星驰科普第3期:离子推进,星火燎原
注意,文章为头条号 俊采星驰 原创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不同意见和疑问。
迈向宇宙,我们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地心引力。而目前来说,摆脱地心引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利用化学火箭的短时、高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反推进入太空。而发射入轨的卫星同时也携带着不同程序的化学火箭发动机,用以调整轨道。毕竟地球附近的真空也不空,还是会有大气摩擦,适时调整轨道高度,防止轨道编程弹道。
图:卫星火箭发动机示例
但是一个4.8吨的卫星其中化学燃料就能占到3吨,这极大的阻碍了科学研究,因为这意味着降低了可用载荷。为此各大国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,其中,最成功的便是离子推进器。
什么是离子推进器?
离子推进器全称离子喷气发动机,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化学燃料发动机有很大的区别。传统发动机需要高能燃料反应产生的高热气体,使其在燃烧室处于高压状态,并最终从火箭喷口喷出,气体从喷口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飞船朝反方向运动。
图:离子发动机试验图。
而离子发动机则不同,它不需要加热或加压气体,而是向气体(一般为氙)气施加少量电荷,这会导致其电离,形成离子,随后对其施加强大的电压进行加速,使其穿过金属格栅,以9万英里(14.5万公里)的时速喷射出去,由于速度极快,单个离子也能对飞船产生极大的反推力。
因此,离子推进又叫做电推——全过程除少量消耗气体外基本用电。
如果卫星采用离子电推进系统替代化学推进,仅南北位置保持就可省去810公斤燃料,如果执行全电推进方案,使卫星“瘦身”至2吨以下,省出来的空间和重量可安装更多科学设备载荷。
但离子推进也有一个巨大且显而易见的缺点——推力太小。毕竟都是单个离子的反推效果。一般离子推进器产生的推力只够吹动一张纸,更别说将几吨重的卫星送上天。但别忘了,在宇宙中,就算还有少量的阻力,但几乎可以看成真空,在那里,离子推进器全功率运作可以运行上万小时,产生的高加速度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有一句古话是四两拨千斤,说的应该就是它。
以NASA的黎明号探测器为例,其需要4天时间才能从0加速到6英里(9.6公里)时速,虽然听起来还比不上一辆老爷车的效率,但事实上,它并不仅仅只开启4天,它可以连续开启一周或一年,就像黎明号那样连续开启5年,就能够达到非常高的速度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耐心的加速。
我国的发展现状。
510所自2007年从工程样机起步,5年内,研制成功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,走完了国外同阶段耗时近10年才走完的路。该系统装载在2012年发射的“实践九号”卫星上,经过长达一年的在轨飞行试验考验,表现优异。专家认为该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一些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。
据悉,2015年前后,电推进系统将有望在我国航天器上全面应用,从而大大提升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、深空探测航天器、重力场测量卫星、载人航天空间站等航天器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整器性能。
总结。
图:想象的离子推进飞船
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很多深空探测都会依赖于离子推进器,短期探索火星到长期的对外太阳系的探索都离不开它。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它载着英勇的人类踏上殖民外星的伟大征程。
感谢阅读。
头条号:俊采星驰 , QQ公众号:俊才星驰(juncaixingchi)。